加入 登录
美丽心灵论坛 返回首页

飞翔海燕的个人空间 http://jfhuzhu.com/?1612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悲痛情感

热度 4已有 105 次阅读2011-2-5 17:23 |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如何摆脱痛苦这个问题,还没有提出来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人们对这个问题仍旧存在着极大的分歧。是将悲痛的情感宣泄出来呢,还是要将其压抑在内心的深处?是要将痛苦表现出来呢,还是要隐藏起来?是让儿童直面痛苦,还是应该将他们与痛苦隔绝?这些问题总是要触及到人生中极其重要的领域 对我们注定要从这个地球上消失这一事实的情感反应。今天,残酷的战争必定会给无数个家庭带来噩梦,因此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愈加迫切。如果男人和女人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失去亲人的事实、不能去调整自己,那么,其下一代就不可能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那些拖着痛苦的身体和那些夹着病态的心灵,根本不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设计者。我们将会看到,面对痛苦时,人们所采取的不明智态度,将是许多生活疾病和心理失调的根源。

人的情感生活是极其重要的,但这个领域却常常被精神病理学家所忽视,他们总是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性、仇恨、生理缺陷所引发的精神疾病上。改变这一领域的先行者是哈佛大学的著名精神病理学家林德曼博士。他在马萨诸塞州医院的诊所里面对大量的病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有关于正常和病态痛苦反应的结论。在一些病例中,如果病人失去了对他来说是至亲的人,那么,他的病理反应一般要持续几周,甚至是几个月。在这一段时间内,病人会感觉到身体疼痛,死者的影子也常常在他面前晃动,他对生活丧失了兴趣,总是怀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觉得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引导。

几乎所有有过失去亲人经历的人都会产生上述反应,只是程度有轻有重。如果这些反应被看作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如果一个人足够明智,勇敢地将极度的悲伤承接下来而不是去逃避它,将这种情感发泄出来而不是去压抑它,重新调整与夺走他亲人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 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一套真正应付悲痛的策略,从而为消除了将来可能患焦虑神经症的隐患。

但是,林德曼博士发现,一些病人总是试图去压抑自己的悲伤情感,结果,这种压抑或早或晚地引起了一些病态的反应:有些病人开始对世界充满了敌意,时常会莫名其妙地大发脾气;还有一些人在亲人死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他们没有意识到,现在的焦虑其实和早期对悲痛的逃避有着必然性的联系。据统计,在40个患有糜烂型结肠炎的病人中,有33个人的病因与“在失去至亲的日子里”有关。如果精神病理学家能够帮助他们打开情感的闸门,从而解除掉那些使得悲伤无法宣泄的羁绊。患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失常的病人的病情(无论这种精神失常表现为与社会完全隔绝,还是处于被压抑的焦虑之中)是能够得到改善的。这样,他们那种病态的悲痛反应就会变得更为正常,从而为建立起应付未来生活的健康的心理机制。

这位精神病学家出色的研究工作说明,在人的一生中,丧亲的痛苦经历是各种类型的焦虑神经病和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数的抑郁症和精神失常都是由它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有些人强烈地压抑着自己的悲痛情感,这种压抑是他们精神紊乱的罪魁祸首。当医生诱导这些病人去重新体验丧亲之时的悲痛,并让他们将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无所顾忌地宣泄出来时(这些痛苦在亲人刚刚去世时就应该宣泄出来),病人压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灵魂也得到了净化。当医生说服这些病人,把本应该在亲人丧礼上以及亲人死后的那一段日子中表现的痛苦和哀伤宣泄出来时,他们的病情就得到了明显的好转,这种方法对舒缓悲伤情绪有着良好的效果。

如此一来,动机心理学就能够协助宗教同人类的悲痛和忧虑作斗争了,这种悲痛和忧虑是成人们和孩子们都会遇到的。对于死亡的问题,我们也许再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但在对于死亡的态度上,我们却还有很多观

点要阐述。当对悲痛所引起的病症进行治疗之时,,我们在林德曼博士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了很多明显的宗教遗迹。心理学家的任务之一便是将正常悲痛和病态悲痛的感受区分开来并进行解释,然后,我们根据宗教体验和自己的需求去解释这些事实。

我们必须抵制那些毫无根据的推论。整个人类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加沉着冷静,这是由他们的某些生理特质所决定的;还有一些人则极其的敏感,即使是一点小小的失望和挫折也会让其痛苦不堪,好像这些失望和挫折是生活特意安排给他们的;有些人比较细心,而有些人则特别粗心。总之,社会上的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性格,人类的个性也可以分为好几种类型。

进一步讲,如果说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或者是一二前途光明的青年突然离世而去,他的家人就会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但是,如果是一位年龄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社会平均寿命的老太太去世了,人们就会显得格外的冷静和沉默。我们必须明白的是,性格各异的人在面对他人的死亡时,其情绪反应也是各异的。有时人们不感到悲伤,有时人们感到悲伤并将其显露出来。但这些都是由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强有力的个性所决定的。有时候人们感觉了悲伤却将其压抑在心底,这种悲伤反过来却控制和支配了人的所有性情。研究表明,这种情况是极其有害的,是应该采取措施去避免的。

现在,我们将开始分析一种悲痛下的体验,这种分析会确立起帮助心理获得健康的一系列原则。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他的一位至亲,这位至亲和他有着非常亲密的个人的关系,那么,这种情况给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内心的极度悲伤和心理上的失衡。他会感到再也没有人去引导他的行为了,世界也再是过去那个样子了,而是变成了一个杂乱无章的垃圾场。悲伤、痛苦、孤独、绝望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在这种情形下,他是向这些痛苦的体验缴枪投降呢,还是要彻底地将其给击垮呢?

一些人认为,将悲痛情绪发泄出来会导致人的崩溃,这种观点是对人性的极大误解。没有任何人会因为适度地去宣泄自己的情感而面临精神崩溃的危险。相反,误解、压抑以及对人类正常感情的否定却是导致精神崩溃的主要因素。人类的性格是坚忍不拔的,是能够经受得住许多不幸和折磨的。现代社会中流行着这样的一种观念“我们这些形形色色的男女必须要自我设防,珍爱自己,防止情感的过度迸发。这种说法是何等的荒谬!危害我们身心的原因并非情感的宣泄,而是当悲痛潜伏在我们内心之时,损坏和撕裂我们的灵魂之时,我们对此还视而不见。


鸡蛋

鲜花
2

握手
1

雷人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qianling 2011-3-7 11:19
书上说性格内向的人更易得精神分裂症,如果遇事能向别人敞开心扉会好的多。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加入

Archiver|手机版|美丽心灵论坛 ( 苏ICP备08019079号 )

GMT+8, 2011-8-31 19:48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